中秋节时间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其与春节、清明、端午同为当今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在历史上,中秋节形成的时间是最晚的。中秋节寄托着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,思念亲人之情,在这一天他们祈盼花好月圆,家人能够幸福相伴。那么中秋节俗称什么,中秋节为什么叫女儿节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中秋节俗称什么
按照中国的农历,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古时称为仲秋,因此民间称为中秋,又称秋夕、八月节、八月半、月夕、月节,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,象征团圆,又称为团圆节,八月十五团圆夜就是这样子来的。
1、仲秋节
根据中国的农历纪年法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,称谓“仲秋”,所以中秋节又叫“仲秋节”。
2、女儿节
中秋节又叫“女儿节”,不过只在南京地区流行。因为每逢中秋节晚上,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,按照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,就算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,也要返回婆家过中秋节。
3、八月节
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,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,又叫“迎新谷节”,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,仡佬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,因为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丰收的节日。
4、拜月节
拜月节的叫法和一个传说有关: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,幼年时曾虔诚拜月,长大后,以超群品德入宫,但未被宠幸。某年八月十五赏月,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,觉得她美丽出众,后立她为皇后,中秋拜月由此而来。月中嫦娥,以美貌著称,故少女拜月,愿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
展开全文
5、祭月节
在古时候,每逢中秋节夜晚,都要举行祭月活动。在月下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葡萄等等祭品。红烛高燃。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人切开团圆月饼。
6、团圆节
中秋节又叫“团圆节”,因为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,而且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。因此,中秋节又被称为“团圆节”。
7、兔爷节
在老北京地区,中秋节又被称为“兔爷节”,因为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,家家户户会在过中秋节的时候请兔儿爷,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,并且会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,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。
8、八月会
每年农历八月十五,是中国的中秋节,但是在海南地区,这个节日被称为“八月会”,也被称为“调声节”。这一天晚上,单身的青年男女会汇集镇上,然后互赠香糕、月饼、花巾、彩扇、背心等等。最后男女之间成群结队,到预定集合场地,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。
中秋节为什么叫女儿节呢
中秋节被称为女儿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传说和习俗背景。
首先,第一个传说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有关。古时有个丑女因为虔诚拜月,某年八月十五,皇上在月光下见到她,觉得她美丽出众,所以立她为皇后。因此,少女拜月,愿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这个传说在当地流传,形成了拜月求美的习俗,中秋节也因此被称为女儿节。
第二个传说则与月神的特性有关。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,所以中秋当天所有事情都要由女性操办,以讨月神欢喜、求得全家团聚平安。因此,在某些地区,中秋节被称为女儿节,并且有妇女们拜祭月亮的习俗。
此外,中秋节月亮圆满,象征团圆,家人团聚,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,因此又称“团圆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在部分地区,妇女们或姑娘们还保留晚间祭月的习俗,所用供品为各种月饼及切成花篮状的西瓜等,形状皆呈圆形,寓意合家团圆。因此,在这些地方,中秋节又称“女儿节”。
综上所述,中秋节被称为女儿节的原因主要基于两个传说:一个是关于丑女拜月成为皇后的故事,另一个是关于月神嫦娥的传说。这些传说和习俗共同构成了中秋节被称为女儿节的文化背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